
陛下今日突然暴毙,
宫内不断传出陛下“成妖”的传言。
第1章
今日,登基刚满一个月的泰昌帝,在寝殿内暴毙而亡。新帝突然暴毙而亡,全国上下人心惶惶,民间流言四起,宫内更出了“炼妖术”的传言。
今日,泰昌帝在卯时驾崩了。奇怪的是,朝廷并未立刻向全国发丧,而是对外说泰昌帝只是云游太虚,十日后将会元神归位。在泰昌帝驾崩后的十日内,朝廷命令锦衣卫到民间的道观中抓来二十个卯时出生的小道士。
我们锦衣卫收到命令的当天,立即到道观中大肆“搜捕”卯时出生的小道士。道观中年长的道士见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就将自己的徒弟抓走,自然是不肯答应。有些道士为保护自己的小徒弟,不自量力地想与锦衣卫抗衡。最后他们都因“寡不敌众”,被冠上了“抗旨”的罪名而被抓进诏狱。
三日后,我们运用雷厉风行的手段,迅速抓来了二十个卯时出生的小道士。当我们将那些孩子交给皇上身边的红人“徐公公”时,“徐公公”连夸锦衣卫办事得力,并许诺在皇帝面前替我们美言几句。
可是,众人还没等皇帝醒来,皇宫就发生了重大的变故。
泰昌帝头七那日,天色阴沉,到了中午时还下起了瓢泼大雨。我当时正在跟随秦厉风——秦指挥使,入宫复命。当我们经过皇帝的寝室时,我们同时看到了,寝宫内的烛光照出了一个巨大的身影,看那影子,宛如一只如人般直立行走的巨兽。
秦厉风第一反应是要保护陛下的安危。当他刚想冲进寝殿时,我伸手拉住他的手腕,向他打了个眼色,低声说道“别冲动,这里面怕是有古怪。”
我说这话并非是想吓唬秦厉风,而是陛下自去世以后,他的寝宫门前就没有侍卫把守,据说这是皇后娘娘的下的命令。皇后娘娘说,除了徐公公和凌道长外,其余人都不得无故靠近陛下寝殿。大家见陛下死得如此蹊跷,他们都心有余悸,故无人敢随意靠近陛下的寝殿。
死去的人若能在十天内死而复生,这本就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。逆天改命之事,本就有违天道,十天后归来的怕不再是陛下本人,而是一只披着陛下皮囊的恶鬼。
这些话早已在宫内疯狂流传,这种可怕的流言并非空穴来风。
因为自从小道士们被送进宫中后,每日卯时,徐公公都会亲自送两个小道士到陛下的寝宫,不久后,陛下的寝宫就会传来一阵孩童的惨叫声,以及野兽撕碎血肉的声音,进去的孩子没有再出来过,他们永远消失在那个可怕的寝宫里。
我与秦厉风进宫那日,刚好是第十日,按照凌道长的说法,陛下明天就会复活。但是当我们看到宫殿那个如巨兽般的身影,我们都不寒而栗,感觉重生的绝不可能是陛下本人。
正当我与秦厉风踌躇不前,不知是否该进去查看时,突然,殿门被人一把推开了。一个满身血污的小道士从里面踉踉跄跄地跑出来,他的神色充满恐惧,仿佛遇见了什么可怕的事情。
第2章
当小孩看到我与秦厉风时,突然发出一声怪叫,然后朝着后花园的地方跑去。可是,当那孩子还没跑出长廊,一把尖细的声音焦急地从远方传来“哎呀,小兔崽子,谁让你出来的,老天呀,这小鬼要坏我们大事,快来人抓住他呀。”
我还没弄清楚发生什么事情,我身边的秦厉风一个箭步冲上去,他的手指往前一弹,一颗石头夹杂着呼呼地风声直打向小孩的后背。只听到“啪——”的一声,原本还在左右闪躲的小孩,猛地扑倒在地上。那群想抓住小孩的太监见到小孩倒在地上不能动弹了,他们就一窝蜂似地涌上前,七手八脚将小孩捆了个结实。
徐公公朝地上的小孩狠狠地踢了一脚,接着恶狠狠地说“臭小子,老实点,别把我们的命都搭上了。”说罢,他单手将小孩抱起,然后朝殿下的寝宫走去。
我站在一旁看着这荒唐的一幕,心中竟然升起一丝苦涩。
徐公公怀里的小孩没有猛烈的挣扎,他只是一边流着眼泪,一边喊着“公公,求您放了我吧,我的伙伴都死了,我不想死,求求您了!”
当我看到那孩子痛苦的模样,霎时,心里有一把声音响起“柳南生,快救那孩子,他进去就会死掉。”
手随心动,我的手顿时抽出腰间的那把长剑,剑锋一抖,直向徐公公的背后刺去。
“公公小心!”一把熟悉的声音从我的身旁响起,不到半刻,一把长剑将我的剑锋撞偏,当我准备再次举剑朝徐公公后背刺去时,那把长剑已经朝我的面门刺来,无奈之下,我只好回剑挡住对方的攻势。那个阻止我刺伤徐公公的人,正是秦厉风。
几个回合下来,我渐渐处于下风,秦厉风一招泰山压顶,将手中的力度都集中在长剑上,我顿时觉得自己的长剑宛如被十块大石压住,根本无法动弹。
“哐当——”一声,我的长剑被震得脱手,掉在地上。一刹那,我觉得虎口发麻。秦厉风顺势将长剑架在我的脖子上,冷冷地说“阿生,这一局,你输了。”
秦厉风举起手的那一刻,我分明看到一支长箭在风中呼啸而来,直射向秦厉风。电光火石间,我一把抓住秦厉风的手腕,将内力运用到手腕处,然后轻轻地将秦厉风往旁边一送,“啪——”的一声,秦厉风的后背撞到了旁边的柱子。
“阿生,不要——”秦厉风的话还没说完,那支呼啸而来的长箭早已刺入我的身体,我只觉得胸口处一阵钻心的疼痛,倒地之前,我清楚地看到,射出那支长箭的人竟然是当今的皇后娘娘,那位我最敬重的姨母。那一刻,我才突然明白“最是薄凉帝王家”的含义。
第3章
那一箭并未致命,我在床上躺了一个半月后,伤口就完全愈合了。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秦厉风在我养伤的一个半月里,对于我刺杀徐公公一事的后续只字不提,每当我问起时,他都只是阴沉地回一句“安心养伤,其他的切勿多问”。
泰昌元年,十一月四日,那日是我受伤后重新上岗的日子。那日清晨,我便与秦厉风奉召进宫。那位要召见我们的,并非是当今圣上,而是我的姨母,当今的皇后娘娘。
那我们来到太宁殿时,皇后娘娘正穿着一件红色的金丝纱裙,半躺在榻上,仔细端详着手中那只晶莹通透的翡翠玉手镯。我们见到皇后娘娘,小心翼翼地弯腰向她行了礼。
皇后娘娘的玉手轻轻一挥,然后软软地说了一声“两位爱卿平身。”
我们听后却不敢起身,依旧保持着弯腰的姿势。这时,一双柔软的手轻轻地将我的下巴抬起,我的双眼正好对上了那双如碧波春水般的凤目。我与那双眼睛对视了一阵,竟然有一种心神荡漾的感觉。
皇后娘娘在我心中绝对算是一位倾国倾城的大美人,那日再见,我不禁赞叹,皇后虽年过四十,依旧风韵犹存。
年少时,我曾见过她一两面,但是她的容颜早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。那日再见时,她昳丽的容颜丝毫没有变化,反倒增添了几分其他的秀丽。她那副闭月羞花之容,足以让世间男子为之倾倒,难怪当今皇上如此宠爱这位皇后娘娘。
皇后见我定定地看着她,她突然像一个少女,发出了一阵如银铃般悦耳的笑声。她用那双柔软的手轻轻地拂抚摸我的脸颊,然后痴痴地说“真像,你与菱儿长得真像。”
菱儿是我母亲的小名,她是皇后的亲妹妹。可是,我的母亲早在我十五岁那年因病去世了,往后的日子,我都只能与父亲相依为命。皇后见我年幼丧母,为了补偿我们父子,她将我父亲提拔为镇远大将军,还举荐我当任锦衣卫,因此,我们一家都对这位皇后感激涕零,我们顺理成章地成为帮助她荡平障碍的一把利刃。
那日,皇后突然召见我,正是有所求。
皇后轻轻地握住我的手,柔声说道“生儿,你的伤口可还疼?”
我听到她问及我的伤口情况,我的心脏仿佛停顿了一下,然后身体不自觉地想往后退。
皇后见状,她的嘴角抽搐了一下,接着露出一丝苦笑,无奈地说“生儿,你是柳将军的独子,你贸然刺杀徐公公,你可知自己已闯下大祸,甚至会连累你的父亲。所幸的是,你刺杀徐公公的事,皇上还未知晓,我暂且不打算将此事告知皇上,但是,你得帮我做一件事,事成之后,你刺杀徐公公的事情,我们就当作从未发生。”
我终于知道为何在我养伤的时候,他们没人跟我提起那件事情,原来一切都是皇后在背后安排的,我现在就是她棋盘上的一颗棋子。我答应帮助她,我就是一颗有用的棋子,如果我不答应,我随时都会变成一颗弃子,还会祸及老父亲。这种选择题,傻子应该都知道该怎么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