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1开心阅读吧
首页>短故事>石榴花
石榴花

石榴花

更新:2025-03-29
标签: 古代言情
立即播放
立即播放 立即播放
剧情介绍

石榴花1

那年翩翩少年赎我出青楼,苦等十余年,再见却是他的墓碑前
一杯毒酒下肚后,我附身在一名落水的妇人身上。
心里的执念让我去找一人。
去京城,问一个答案。
  第1章  
我浑身湿透的从水里往岸上爬,满身都是污浊。
我瘫倒在地,一动也不想动,眼神空洞的望着天边即将消散的残阳。
真美,也真,绝望啊。
润郎,你在哪里,为什么不回来找我。
我捧着一杯热茶坐在厨房,只有这里能让我冰冷的身体热和起来,一旁的婆婆问我可是要吃点什么。
我是卖菜路过的婆婆看我一身凄惨,像是寻了短见,可怜我,这才将我带了回来。
我只是摇了摇头,什么都吃不下。
婆婆熬了白粥,强硬的将碗塞给我。
“不吃饭这可怎么行!”
我怔怔的看着这碗白粥,热气往我的眼睛里熏,不知是不是热气迷了眼,我竟是不自觉的流了眼泪。
婆婆看我抽泣,一时慌了神。
“闺女,你这是咋的了,好好的哭什么啊。”她用手慌乱的给我摸眼泪,有些不知所措的站在原地。
我顾不上答话,只是一味的哭。
我这一生,太苦了。
我死之前,是一名花魁。我十岁被卖在楼里,作为下一任的花魁种子培养长大。我记得我当时被我的爹娘以五两银子卖掉了,就因为家里没粮,卖了我家里能有口饭吃。
我不怪他们,生逢朝政更替,万事做不了主。
五年后,我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,妈妈夸我是少有的美人,人比花娇,一定能卖个好价钱。
如妈妈说的一样,卖了个好价钱,我的梳弄日,当晚来了很多人,我被王员外的孙子拍下。
黄金百两,足够楼里一年的收益了。
我被盛装打扮送进房间,之后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,就是那一抹红有些红的刺眼。
第二天,我仔仔细细的收拾好自己,又给自己换上新的罗裙,我把剩下的金银以及我的私藏交给了一位少年。
少年站在树下,莫约十七、八的年纪,一袭长衫,文质彬彬的书生样,发冠一丝不苟的立在头上。
“润郎……”我轻声呼唤他。
他转头笑着回应我:“淑娘。”
我将金银交于他,他温柔的将我揽在怀里。
“淑娘,等我高中后就来娶你。”
少年贫穷,不仅要负担读书的钱,还要照顾病重的奶奶,不用说进京赶考了,身上甚至拿不出钱看病。
此时,正是新皇登基,求贤若渴的时候,他要去求一官半职为百姓谋福。
“我等你。”
此后,我一直等着润郎,一晃八年就过了。
“润郎,他没有回来。”我已经哭的上气不接下气,直到我感到窒息,婆婆抚摸我的背,将我抱在怀里。
“好闺女哎,这负心汉你还想着他作甚。”
“日子总是要过的。”
“我要去找他,问清楚,为何负我!”
  第2章  
我已决定要上京城问个清楚,婆婆拦不住我,只能给了我一些干粮让我带着路上吃。
我拜谢之后,毅然踏上了去京城的路。
去京途中,我沿街乞讨过、被人骗过、迷路过。没有盘缠这一路我走的很艰辛,什么脏活累活我都做过,甚至饿急了从狗嘴里夺食,就为了那一点吃食能让我不被饿死。
逢人我便问,见过润郎吗?
“润郎,他是一个读书人,他进京赶考定会高中,然后来娶我。”
“他才识过人,时常教我写我的名字。”
她们问我润郎是谁。
做鬼三年,我竟记不太清了,好像是姓“纪……”我只记得和他相处的日常,竟是不记得他名字了。
我记得我和他很相爱,怎么就记不住名字呢?许是我总是润郎润郎的叫,好像很少喊过他全名。
纪什么,记不太清了。
我的头好痛,快要炸了,只有用力敲脑袋才能好受些。
每当这时旁人都会一脸诧异的阻止我,然后一脸惋惜感叹的,用一副看破真相的神情说一句:“哎,又是一个可怜人哟。”
就这样,我一路问上京,竟是足足用了一年时间才到。
  第3章  
我蹲在墙角,刚刚被人从饭店撵出来。
口里不自主的喃喃:“润郎,润郎,你在那里啊?”
就在这时,有一顶轿子从我面前走过,一位侍女端正的走在轿子一旁,说:“夫人,润郎这名字好生耳熟,十几年前,是不是有个探花郎叫纪林润?”
我听见从轿子里传出一道声音:“斯人已逝,旧事莫提。”
“哦。”侍女拍了下嘴。
我的脑袋轰的一声,世界仿佛在我身后后退。
曾经的一幕幕,一桩桩我都想起来了。
纪林润……纪林润……
我想起来了,润郎叫纪林润!
纪林润,死了?
我仰天大笑,笑出了眼泪。
死了?竟是死了?
抬轿的人听见我的声音,好像加快脚步走远了。
此时饭店里正在说书,我不要命的冲进去,小厮竟是拦也拦不住,我就这么抓住了说书先生。
我死死抓着他的肩膀,让他告诉我十几年前探花郎纪林润的事。
他神色惊恐的睁开我的手,就要离开。
我跪在地上重重将头磕在地上,一个又一个,不一会就红肿一片。
“求先生告诉我。”我伏在地上久久未起。
过了很久,我才听见他叹了口气,甩了下衣摆,坐在案后。
周围听书的听众,一听又有更加令人不知真相的故事听,又坐回了原座,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。
“既然你想知道,我就说与你听。”
“大伙儿要是听的好,就捧个钱场,多谢各位了。”先生向四周作揖。
“好说好说。”饭店的听客都很捧场的举起茶盏。
  第4章  
他喝了口茶,清清嗓子开声。
“话说,十二年前,正是新皇登基时,广招良才,求贤若渴,因此开了科举,当时众多学子涌入京城,走哪儿都能听见朗朗书声。”
众人不慌不忙的喝着茶连连点头,这事他们知道,当时很多有才华的人现如今都在朝堂上,像是礼部尚书、户部尚书之类。
“那纪林润,参加殿试,一篇改善农田的文章,不仅写出了农田问题所在,甚至提了多条改善设施。新皇得此文章,直夸他文采斐然,有为百姓谋福的心,因此深的龙心。”
听客称赞点头,如今各地大多数百姓都能吃上饭,原是因为他啊。
“皇上不仅当场便赐了他探花郎的身份,还赐了金腰带!那可是独一份的殊荣啊!”说书先生握着扇子朝着皇宫的位置拱了拱手。
周围倒吸一口气,“这纪林润竟是直接得了御赐之物。”
我闻言抬了头,有些欣慰的笑了,润郎一直都很有才华,他心系百姓,平常没事时总喜欢往田地跑,不仅教村民怎么种更省事,还帮他们修缮农具,我是知道的。
说书先生酌了一口茶,继续说:“大伙儿猜猜为什么纪林润被赐金腰带,却不是状元郎?”
众人左右讨论,有声音不确定的说:“难道这探花郎长的极美不成?”
说书先生点头,“能考取进士已是不易,许多高中的也上了岁数。”
说书先生停顿了一下,勾起众人的好奇心,他们催促着让他往下说,直到往盘子里放下铜板才满足的接着说道:“这探花郎不过才十七、八的年纪,长得貌似潘安,年纪轻轻已是不得了。”
展开全文>>
为你推荐 更多推荐